灯下书院>历史小说>君临天下臣临君 > 宴群臣君上评文谏,感爱语天子品玉箫
    余浄,字至清,故籍涂山。举建和元年进士,殿试文谏,名动天下,走马探花,人皆爱之。

    ……至清为相,明察谦退。凡有争,皆顺君于外,人问但以律令故事答,不抒己意。及退,入内奏闻,言辞婉转,或至日言数万,章数十,皆密藏宫中,上悦而纳之。天下莫知,皆称圣君之明。

    其博闻强记,朝中文武才德家世考课履历,知之甚详。上每用人,必细问询。至清不虚美,无隐恶,具以实言。朝野进贤退庸,颇赖其力。

    先是,御史姜辛劾至清为相未尝一言及于政。上为之白,赞其嘉谋嘉猷,善古大臣宰相者事。由是庸者皆度不进之由,益怨之。会上育长女,例应别居,帝后各执己见,上不悦。或忖上有两意,奏请采选良人,至清默然无以应,上愈不悦,留中不发。朝野颇忧,而至清意自若。御史娓抗谏,辞不甚恭,上勃然现怒容,众亦色变。至清从容贺曰:“见朝廷有直言之臣,乃知天子有从谏之美。”上乃色缓,执手对曰:“不可使天下以为君人者恶闻其过,亦不可启讪君卖直之风。”遂调抗于东州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——《昭书·列传第五·二余传》

    景昭二年正月,云州大安,君后乃还。京中有谋逆者,事败尽死。废帝归北海。二月,帝后南郊祈雨,立有灵应。四月,帝诞长女瑾。七月,立瑾为太子。

    国朝整整三任皇帝都非女子,早已惹得民间议论纷纷。天子为昭显天命,欲立长女为储。

    “地母厚恩赐此佳儿,正宫嫡脉,立太子本是应有之义。”天子抱着女儿笑道,“储位既定,当昭告天下,使万民悉知天命所归。”

    余至清觉得此事不必着急,但君上执意如此,也不好在外朝有异议。归宫后几次进谏又不能让天子改变主意,没法再劝了,只能暗暗筹划日后东宫的教养安排。

    太子生在四月,册立仪式安排在七月,正是年中考评之后。六部忙得人仰马翻,好不容易在大热的暑天把事情处理好。

    因要册立太子,先预备了一应东宫臣属,御笔亲旨,为一批贤良臣子恩赏加衔。

    有功受禄的自然高兴,无功无禄的却未必信服。

    众人皆知天子宽仁,国相端肃,天子善解人意,国相就事论事,自然而然忘记了一锤定音之人,把怨恨都记在了国相身上。

    七月的大地还滞留了些暑气,天气晴朗时很有些燥热。